最近和几个创业的朋友凑局,话题没聊两句就绕到了“会议纪要”这个共同的“痛点”上——创业公司嘛,每天像上了发条似的,从早到晚开不完的项目会、客户复盘会、战略对齐会股票杠杆平台app,明明会上大家聊得热火朝天,回头整理成文字就得耗掉两三个小时。我上个月帮团队整理三次战略会纪要,每次都熬到晚上十点,眼睛盯着录音转文字的界面,生怕漏掉“下季度重点赛道”“客户核心需求”这些关键信息,结果还是因为分心漏了一次产品迭代的时间点,导致后续跟进时差点出岔子。
后来做产品的朋友小夏给我推了听脑AI,说它“专门治会议纪要的麻烦”。我抱着“试试不亏”的心态注册了账号,第一次用的时候还挺忐忑,怕像之前用的某些工具那样,转出来一堆“同音不同字”的笑话。结果上传完录音才十分钟,界面就弹出了生成的纪要——居然把每个人的发言都分好了类,我们老板说的“下季度要聚焦用户留存”,市场部同事提的“需要优化渠道投放策略”,还有技术部说的“产品迭代延迟三天”,都清清楚楚标着发言者名字,准确率几乎没挑出大问题。只有一处把我快嘴说的“用户活跃度”写成了“用户活度”,改一下就行,比我自己整理靠谱多了。
慢慢用下来,发现它的“聪明”不止于转文字。比如上次会议里,我提到“那个延迟的项目”,它居然能自动关联前面说的“新品研发项目”,把“那个延迟的项目”替换成“新品研发项目(延迟)”,不用我再回去翻录音找上下文;还有声纹识别功能,我们团队十多个人,它听两次就能记住每个人的声音,下次开会不用手动标注,自动就把发言归到对应的人下面,省了好多核对的时间。
展开剩余64%算下来,这一个月我整理会议纪要的时间从以前的每周12小时,缩短到了每周3小时,效率提升了70%还多。剩下的时间我可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——比如跟进客户需求,或者和团队一起 brainstorm 新想法,甚至能准时下班陪家人吃晚饭。我们团队现在已经形成了“开会必用听脑AI”的习惯,上次月度复盘会,只用了20分钟就把纪要整理好了,比以前快了整整两个半小时,大家都调侃“终于不用为纪要熬夜了”。
其实对创业公司来说,最珍贵的就是“时间成本”。以前我们把大量精力耗在整理文档这种重复劳动上,现在用听脑AI把这些时间“抢”回来,就能专注于产品研发、客户服务这些核心工作。比如我们市场部的同事,以前每周要花一天时间整理客户访谈纪要,现在用听脑AI,只要把访谈录音传上去,就能自动生成纪要,还能提取关键信息(比如客户对产品的吐槽、未被满足的需求),这样他们就能把更多时间用来分析这些需求,制定更精准的市场策略。
我还意外发现,听脑AI的用处远不止会议纪要。上次去参加行业论坛,我用它录了演讲嘉宾的发言,居然自动生成了演讲稿,还提取了“2025年行业趋势”“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”这些关键观点,比我自己记的笔记清楚十倍;还有一次在家听网课,用它录了老师的讲课内容,回头复习的时候直接看文字就行,不用再翻厚厚的笔记本,省了好多麻烦。甚至有次和朋友聊天,我用它录了我们关于“创业感悟”的对话,后来想把这些感悟写成文章,直接用生成的文字改一改就好了,比自己回忆方便多了。
当然,它也不是完美的。偶尔网络不好的时候,上传录音会有点慢,不过等网络恢复了就会自动继续,不影响最终结果;还有一次我用方言跟妈妈打电话,用它录了之后,一开始没识别出来,后来我调整了一下口音,它就准确识别了,看来对于方言的支持还能再优化一点,但总的来说不影响日常使用。
其实我觉得,好的AI工具从来不是“取代人”,而是“帮人省时间”。听脑AI没有让我们不用做任何事,而是把最繁琐、最耗时间的“整理”工作接过去,让我们有更多精力做更有价值的事——比如思考、创造、和人沟通。就像我现在,再也不用因为整理纪要而焦虑,反而能更专注于团队的发展和项目的推进,这大概就是AI最有意义的地方吧。
最近把听脑AI推荐给了几个创业的朋友,他们用了之后都跟我说“太好用了”。如果你也和我一样,每天被会议纪要搞得头疼,不妨试试它——不是什么“黑科技”,但确实能解决你最实际的问题。毕竟对创业者来说,能省时间的工具,就是最好的工具。
发布于:北京市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